“美国大学非常重视本科教育”的情况我们都略有耳闻,今天托普仕zane为大家分享一篇北大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的文章,文中他清晰地阐明了美国大学对本科教育的重视程度。
一、从招生阶段开始,严把入门关
几乎每一所美国顶尖大学都对招生极为重视。招生办公室主任地位很高,有时候是仅次于校长和教务长的第三号人物,对是否录取每一个学生具有最终决定权。
他(她)往往会在这个岗位上工作很长时间,从而积累了极为丰富的识别学生的经验——哈佛大学的招办主任威廉姆·菲兹西蒙斯(William Fitzsimmons)就一口气干了40年。
40年里,他每天的工作内容只有一个,就是阅读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申请资料。不只是哈佛,许多大学的招办主任任职时间都在十年以上。
此外,大学对招生部门的人员和经费予以充分保证,投入巨大;招生过程极为复杂甚至繁琐,每一个最终获得录取的学生在收到录取通知书之前都会经过几轮测试和评估。
过去,我们对美国大学的人才选拔和培养有一个误解 “宽进严出”,似乎美国学生上大学要比中国学生参加高考容易得多。
其实恰恰相反,美国学生要想进入到最顶尖的大学,其竞争之激烈,难度之大,丝毫不逊于中国学生考上北大、清华。
这些每个经过精心挑选的学生全部符合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除了个别看走眼的,这就为学生入学之后的教育质量提供了第一层保障。
二、从文化和经济两方面确保,教师对本科教育的投入
美国顶尖大学在招聘教师时非常看重其对教学是否有足够的热情。
在MIT,重视本科生教学本身就是大学最核心的文化。教授不但必须要上课,而且他(她)们也喜欢上课。
美国大学通过强有力的经济手段引导和制约着教师对于本科教学的重视程度。
教授的工资通常只发放9个月,剩下3个月的收入必须要通过自己寻找研究课题和经费来解决。
教授所拿到的9个月工资,指的就是上课——特别是给本科生上课的报酬。如果教授不上课,收入就会锐减,甚至没有薪水;如果课程质量不高,收入也会受到影响。
芝加哥大学教授的天职就是教学。至于科研,那属于教授的个人旨趣。学校当然会支持教授的研究工作,但绝不能因为科研而损害教学的利益。
教授必须按照本科学院的教学标准和要求完成教学任务,否则就有可能拿不到工资。经济上的诱导直接影响甚至改变了教授的行为方式。
三、采取小班教学模式
小班教学是美国顶尖大学保证本科教育质量的核心手段。
为什么小班教学可以保证教学质量?
首先,它最大限度地防止了教师和学生的偷懒行为。上几百人的大课时教师和学生都有可能偷懒——学生可以睡觉、教师可以念教材,但在十几个人的小班讨论课上无论如何都偷不了懒。
例如,全美最顶尖的本科学院韦尔斯利女子学院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高达6万美元,这意味着她们在学校里的每一分钟都可以被换算成相应不菲的美元。学生们当然会倍加珍惜她们的学习机会,如果教师偷懒,学生们会提出抗议。
其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许多顶尖大学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选课自由,但另一方面,也通过学校政策对学生进行理性引导。
比如,MIT对学生一学期的选课数量和学生选择专业的数量均有限制,防止学生贪多嚼不烂;芝大则直接规定了学生的课程表,要求苛刻、课业繁重的小班讨论课的数量必须达到一定比例,防止学生偷懒混日子。
四、对课程本身投入巨大
一方面,每一所顶尖大学的本科课程都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表面上看,课程是由某一位教授主持的,但整个课程体系却是由专门的课程委员会集中力量精心设计的。
另一方面,学校和院系在本科生课程投入上毫不吝啬。比如,MIT电子工程系每年在一门课程上的投入就高达30万美元,少的也有10多万美元。
五、强化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估
美国顶尖大学极为重视教学质量评估工作。
其评估来自同行之间的评估、高级职员对低级职员的评估、学生对老师的评估等等,并且这种评估结果会对教师的岗位、职称和收入产生直接甚至是严重的影响。
例如,在韦尔斯利女子学院,听课是最主要的监控教学质量的方式之一。教授要听副教授的课程,副教授要听助理教授的课程,听课之后都要进行评估,评估结果直接影响教师的职称晋升和收入。对于教授,学校有三年一次的评估。
与此同时,学生要对教师进行评估。
比如,在MIT,很多时候同一门课程是由几位教师分别主持的,学生们可以自由选择,对教师的课程评估都被公布在网上,供下一级学生选课时参考,这样就在教师之间形成了竞争。学生的评估结果影响到教师的收入水平。
如果某一位教师的课程不受欢迎,没有学生选课,这就意味着他(她)很可能要“下课”了。因此,没有人敢不尽心尽力。
文章来源于《光明日报》,内容有部分删减。
以上就是美国大学对本科教育的重视程度的相关内容。如果您对美国留学感兴趣,欢迎您在线咨询托普仕留学老师,托普仕留学专注美国前30高校申请,助力国内学子顺利获得美国藤校入读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