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美国社区论坛Reddit上,一位教育专家与MIT、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康奈尔大学和芝加哥大学的前招生官共同讨论、审查了多位申请人的材料,总结了国际学生在申请规划和过程中最常犯的10个错误。下面托普仕老师就给大家分享一下这些错误,帮助大家避坑。
一、不努力弥补低GPA
如果申请人的目标是高竞争力的大学,或是申请经济援助计划,你需要一个出色的学术背景。有些学生会找所谓的“借口”,例如家庭压力、心理健康等问题,虽然GPA成绩下降是可以理解的,但很可能会有其他申请者面临类似的困境,且他们的成绩没有下降。
因为美国大学希望被录取的学生即使是在压力下依旧表现良好。
还有一些学生过分依赖预估成绩,尤其是在11年级成绩相对较弱的阶段。申请人和TA的辅导员可以解释评分的制度,例如在11年级的成绩下降,但最终可能有其他学校(甚至是学生自己的学校)会有成绩更好的申请人。
如果你想要弥补11年级较低的成绩,建议可以提供完整的12年级成绩。
二、不努力提高标化成绩
如果你是一名来自非IB课程体系的国际学生,即使大学实行“标化可选”政策,你也应该把标化考试视为一项必备要求。
申请人应该计划有足够的时间来提高标化考试成绩,尤其要确保在提交申请时交出一份完美成绩。如果学生在提交申请时的标化考试成绩,低于所有申请人的平均成绩,他们可能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中国学生特别应该在SAT阅读与写作部分取得高分,这样能使招生官相信你和美国及其他国际学生一样表现良好。
三、没有提交第三方面试
越来越多的大学接受InitialView和其他第三方面试的形式,对于国际学生来说,一些美国大学建议提交第三方面试视频。
第三方面试
学校委托第三方机构帮助学校进行面试,需要付费,可以重复多次进行。第三方机构会将面试过程录制成视频,申请人可以选择表现最佳的一次发送给学校。
对于大学招生官来说,第三方面试让学生有机会在与真人进行的无脚本面试中展示自己的英语口语能力、即兴思维和社会技能。第三方面试与校友面试的功能不同:面试官的报告内容可能不包含申请人举止和沟通技巧。
四、填写活动过于杂乱
在美国大学申请中,课外活动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们不仅展现了学生的多元化才能,更体现了个人价值观、成长轨迹及领导力。
由于Common App内“活动经历 Activities”的填写限制为150个字符,申请人必须在信息密度和沟通清晰度之间取得平衡。
课外活动部分是让招生官了解你的第一个机会,这不仅仅是为了“得分”和积累成就,而是为了展示你对兴趣的热情以及你的时间管理能力。
对于仍在规划阶段的同学,建议尽早挖掘个人兴趣,规划有连贯性、持久性和深度的课外活动,为未来的申请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过度包装和美化申请材料
很多学生和家长认为,申请文书和活动列表越“高大上”,越能打动招生官。于是,有些学生在申请材料中夸大其词,甚至虚构自己没有参加过的活动,或者描述一些自己并不真正感兴趣的事情来“讨好”招生官。
招生官都是非常有经验的,他们不仅会通过文书来判断学生的真实性,还会在面试或者推荐信中进一步核实这些内容。如果招生官感觉到学生所展示的并不是一个真实情况的自我,反而会让申请变得更加不利。
六、粗心大意打拼写错误
多亏了现代写作辅助工具,申请材料中的错误和拼写错误比以前少了很多,但是学生们经常忘记仔细检查,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容易避免的错误:
在“职位/领导描述”和“组织名称”字段的末尾有额外的空格(这些空格出现在逗号之前);
段落之间有额外的空行。Common App会自动在段落之间添加空行,在段落之间多加一行会导致格式混乱;
字母大小写不规范。最常见的是:主语(如数学、物理、计算机科学)的名称在不包含其他专有名词或形容词的情况下(例如英语、希腊语、美国历史、中东研究)是不需要大写的;
货币符号的不当使用。在大多数英语规范中,货币符号应放在数字前面(例如$500,而非500$),另外,添加“美元”一词也是多余的(“$500美元”);
大写字母“K”或小写字母“k”在千位数学上的用法不一致。例如“km”表示公里,“k”在金融、商品和商业领域中通常使用;然而,大写字母“K”更常用于长距离跑步(5K、10K)、社交媒体指标(“100K粉丝”)和广告(“赢得10K美元奖学金”)。大写字母“K”看起来更“整洁”,但一致性也很重要。
七、过于依赖ChatGPT
由于ChatGPT、Google Docs、Grammarly等写作辅助工具的出现,使得招生过程变得更加困难,因为大学会难以筛选出不具备相应英语水平的申请人。可能会为申请人带来负面影响的因素,比如ChatGPT有一些默认标点符号行为(例如使用长破折号),以及某些词语被发现是ChatGPT的使用标志,例如“delve”(织锦)、“tapestry”(深入研究)、“resonate”(共鸣)等词语在文章中非常常见;再比如ChatGPT倾向于在文章中给出结论,包括建议与反思,这些文字会显得乏味、缺乏说服力且没有必要,并非所有事情都需要明确表达。
八、文书没有融入文化视角
美国大学的招生录取过程并不公平,它并不是一个决定哪个申请人比另一个更“有资格”的政策。那么,大学在录取国际学生时看重的是什么呢?本质上,是他们国家的“代表”。
那些堪称“完美”的申请中一个共同点是,申请者的文章在客观标准下是优秀的(无论是内容还是写作风格),但它可能是来自世界任何地方的申请者所写的。有些文章没有体现出这位申请者作为自己国家“代表”的独特性——因为其他地方也有很多同样优秀的申请者。
有时,在申请材料中会有一些重要的文化和社交服务相关的课外活动。这并不表示主文书要全部围绕你的课外活动,但将一些既有趣又令人印象深刻活动融入其中是有帮助的。
另外,有一些中国学生会用到精彩的中国典故或传奇人物故事。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这会导致招生官理解的困难,因此表述能力不强的申请人此时需要慎重对待。
九、文书过度悲伤
美本申请中,文书是最能展现申请者个性与价值观的材料,通过讲述自己独特的故事与经历,描述自己的背景、身份、个人信仰、品质,以及塑造或挑战他们的经历。
而当申请人在提笔写作,企图引起招生官的注意时,很容易在无意中落入“trauma dumping”的陷阱,在文书中“过度分享”(Overshare)和“诉苦”,反而对读者产生负面影响。
文书写作不是创意写作比赛,尤其是在ChatGPT时代。情感共鸣固然重要,但对于国际学生来说,它并不是最重要的。过分强调情感因素可能适得其反。
十、缺少令人信服的推荐信
大学可以依赖权威的推荐人提供可靠的“证词”,来判断哪些学生最有可能成功。很多留学家庭常常犯的错误是,花费大量精力去找名人,例如政治家来写推荐信,而不是从那些对招生办公室来说更有说服力的人。
美国的招生官大多数并不关心外国政治家的看法,唯一的例外可能是一些亲密盟友的国家元首。
如果您对国际学生申请美国留学常犯哪些错误感兴趣,想要了解更多相关内容,欢迎您在线咨询托普仕留学老师。托普仕留学专注美国TOP30名校申请,采用5v1服务模式,21步精细服务流程,硬性四维标准+六维背景提升等留学服务体系,为学生申请美国名校提供保障。